歐盟推動能源轉型以來,能源消費總量基本進入了平臺期。相比之下,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經濟增長難以與能源消費增長脫鉤,能源消費總量還有較大剛性增長空間。2020年11月,《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對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作了說明,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對能源的需求巨大。從人均能源消費來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按能源消費總量峰值60億噸標準煤計算,我國人均能源消費約為4噸標煤,美國、日本能源消費總量達峰時人均能源消費分別為11噸、6噸標準煤,是我國的2.7倍、1.5倍。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經濟增長難以與能源消費增長脫鉤,能源消費總量還有較大剛性增長空間。
預計2030年前,我國能源需求總量逐步達到峰值,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消費依次達峰。我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對外依存度較高。2021年我國石油產量1.99億噸,未來增產規模有限,2030年前國內石油產量基本維持在2億噸左右,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70%以上。2021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約2075.8億立方米,未來將保持穩步增長,但與消費增長相比仍有缺口,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持續上升(2021年在45%左右)。
我國能源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注定了轉型過程相比歐盟來說具有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大的特點,有必要從歐盟能源轉型發展歷程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少走彎路。
一是能源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慣性,推動能源轉型不能一蹴而就、過于激進。能源轉型是一項多重目標、多重約束下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降碳和安全、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場、國內和國際等多方面多維度關系,循序漸進地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轉型道路。二是保障能源安全必須立足國情、力求自主可控。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保障能源供應自主可控、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我國能源以煤為基礎、國內供應為主的基本國情,統籌協調發展和利用好各類能源,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三是加強國際油氣進口多元化。盡力避免一線獨大和一國獨大。積極尋求海上通道原油和LNG進口多元化,將主要進口國份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